当然,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版本,保持原意,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,且整体字数变化不大:
---
与其反省自身的行为,倒不如去指责别人——这种颠倒是非的思维方式,似乎已经深深扎根于西方国家的文化之中。
据路透社报道,7月8日,德国外交部和国防部针对“德国飞机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中国解放军军舰激光照射”事件,正式向中方提出了严正抗议。
这起事件发生在7月初。据德国官方透露,当时一架参与欧盟“阿斯皮德斯行动”的德国飞机,在红海上空执行巡航任务时,遭到一艘中国解放军军舰用激光设备照射。此举导致德国飞机被迫中断任务,紧急降落在吉布提的一个军事基地。
所谓“阿斯皮德斯行动”,是欧盟自去年2月起在红海启动的护航行动,旨在强化对红海的监控,并保护过往商船免受也门胡塞武装的袭击威胁。
展开剩余74%基于此背景,德国方面显得颇为委屈。德国国防部发言人声称,该中国军舰频繁出现在红海海域,且这次在未事先通知且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,使用激光照射德国飞机,可能会对机上人员和设备安全造成严重威胁。
与此同时,德国外交部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,指责中方军舰的行为“置德国人员于危险境地,并干扰了该护航行动”,称此举“完全无法接受”。
坦率讲,德国对我国的指责实在无理,因为事实显而易见——如果不是德国飞机主动靠近中国军舰,解放军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使用激光?
更关键的是,当时德国所用的这架飞机,其实是一架间谍侦察机。
德国《明镜周刊》曾报道称,尽管机上搭载了4名德国武装部队军人,但这架飞机并非德国国防军的军用机,而是一架由民航飞行员驾驶的包机。
然而,这种说法不过是在为德国的间谍行动粉饰太平。该机虽然从型号和外观上属于民用飞机范畴,但实际上,它被改装成了不折不扣的军用侦察平台。
美国“战区”网站指出,这架德国飞机很可能是基于“比奇空中国王350”机型,经过改装成的“多传感器平台”(MSP),专门执行情报、监视和侦察(ISR)任务。这类飞机广受西方国家军队青睐,全球总数可能达数百架,德国空军就拥有三架类似机型。
事实上,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将民用飞机改装成间谍侦察机的手法,因为这类飞机外观几乎和普通民航机无异,敌方很难一眼看穿其真实用途。
此外,即使这类飞机被迫撤离或遭击落,只要没有被直接证实从事情报活动,西方国家便会反过来指责对方行动“危险”,声称威胁了“民用飞机”的飞行安全。
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。比如今年2月在菲律宾南部马京达瑙省坠毁的一架比奇空中国王350公务机,实际上是五角大楼租用的间谍侦察机,机上搭载一名美国军人与三名防务承包商。美国军方对此保持沉默,令外界猜测该机坠毁前执行的是某项“灰色任务”。
这次德国指责其飞机遭中国军舰激光照射的事件,同样暴露出类似的套路——换句话说,就是“恶人先告状”,因为未能成功靠近中国军舰,就先大喊自己受了委屈。
然而,从解放军的视角来看,红海上空的真实情况截然不同:一架外国飞机在中国军舰周围反复盘旋、行迹可疑,自然会引起我军的高度警惕,采取措施驱离也是理所当然。
因此,德国越是声称自己遭受不公,反倒越容易暴露出他们内心的惶恐与无奈。在德国外交部的相关推文下,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评论道:德国应当先解释,为什么他们的军机会飞越红海,直接冲向中国军舰附近?
---
如果你想要更正式、或者更口语化的改写,也可以告诉我!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